“是,我们是可以忍,但是那些学生们,又怎么忍?难道当实际的重担放到他们的肩膀上以后,他们才开始学习实际的经验?那样还搞什么四个现代化?我们水木,又培养出了什么人才?又怎么能给国家,给社会一个交代?大家都信任我们水木大学的教育,才会给予我们这么大的荣誉,但这份荣誉,不是拿来给我们吃老本的,那是要我们做出最为实际的行动的。要是没培养好人才,我们水木又有什么脸面立足?”王副校长越说越激动,愣是把产学研的问题,拔高到关系水木是否培育出真正的人才问题上面。
这下,可不仅仅是傅教授紧张了,就连一直在看戏的其他副校长,还有张校长,都被王副校长这个话给打动了。水木的荣耀,那可是传承几十年,接近上百年了。
他们这些人,现在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地位,那不就是因为水木的教学质量高么?培育出的人才让大家都满意么?要是这个人才的培育都让别人不满意了,他们水木大学,又凭什么有这么高的待遇?
国内的大学,虽然不多,但也绝对不少。水木还达不到一统天下的高度,就算是在四九城里面,能和水木比肩的大学都有好几座,要是因为培育人才上面出了问题,让别的大学有机会超越,他们这些现在的水木大学掌舵人,那是绝对跑不了的。
尤其是王副校长说的那些话,相当的在理。大家又不像傅教授那样偏激,认为只要是外国人,就绝对不会有好人。所以,更加能够明白,想要摆脱未来的尴尬,这个产学研的项目,还真就能够解决水木的燃眉之急。
在别的学校没有看出产学研的好处时,抢先上马产学研,不但锻炼了学校科技方面的师资力量,还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并且还能有一笔不菲的研究经费。这样多的好处,又岂是傅教授那么一点顾忌就能够封锁的?
现在可不是十年二十年前,国家都在大力引进外资,还有国外的先进思想技术。这就证明国家也对这样的事情,抱有很大的期望。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些偏激的理论,就让产学研项目和水木背道而驰。等到其他学校从产学研当中得到好处,水木大学岂不是会处于劣势的地位?
有了这样的想法,不论是想着头上的帽子问题,还是真心关心学校的教学质量问题,除了傅教授还有一些想不开。其他的人,在最后的表决当中,都投了赞成票。
只要是水木的人,就没有谁会想着停滞不前,让别的大学超越的。为了水木的荣耀,也为了他们自己的地位,无论如何,这个产学研,都是要搞起来的。
第381章 要的是实惠
对于一个一政治为主体的学校来说,只要上层人物们都不反对产学研,想要在全校推广,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尤其是产学研这个东西,还对中下层的人,有非常切实好处的时候,除了脑子有些犯抽的人之外,其他人,都百分百的欢迎产学研计划的实施。
在王副校长说服了水木大学高层以后,他就开始主动出击,拿出了十二万分的努力,开始在水木当中,推广起产学研来。当然,这次的推广,不可能是立马就要立项,然后就开始研究,至少,应该是先吹一下风。毕竟,就算是环亚这边,现在都还没有理清头绪,到底让水木的人,研究哪方面的技术。
王副校长的吹风,在水木广大教职工面前,是卓有成效的。以至于最近一段时间,相熟的老师们之间的聊天,都不再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产学研。
“华教授,恭喜你啊,要是我们学校真的搞产学研,你老人家可就赚大了,谁不知道您老人家在机械动力方面的卓越研究。要是那个环亚公司的人上门搞产学研,您第一个就能拿到实惠。”一个四十多岁的水木大学教授,带着羡慕的语气对着五十多岁的华教授说道。
而听到这个教授话的华教授,依旧略带矜持的说道:“这事儿啊,谁能说得清呢?我在机械动力上面是有一些研究,但那个环亚公司需不需要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未知数。我看呐,还是小廖你那边可能性大一些,你们搞的可是金融。听张校长说,这个环亚国际在国外的金融市场上,可是一条不小的鳄鱼,如果要搞产学研,他们肯定会加大对这方面的研究力度,你到时候肯定会得到一定的锻炼。”
“哪里哪里,这个环亚我最近也研究了一下,由于资料方面比较欠缺,所以我还是雾里看花,看不太明白。但从他们这么有魄力的直接拿出二十亿美元在国内投资,想来他们在国外的实力非同一般。不是我说丧气话,我们国内搞金融的,哪里比得上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实战来得有经验?而且他们在国内可是做的实业,听说二十亿美元的投资,可是全拿来搞研究和建工厂的,反而没听他们说过搞金融的。所以,要算起来,华教授你们的可能性,反而会高很多。搞工业,可离不开你们这些搞机械动力的。只要真把这产学研搞起来了,华教授你们也不用像现在这样紧巴巴的了。”姓廖的教授,一副知道底细的样子说道。
“谁知道呢?万一他们搞产学研,就是搞个架子,我们又能得到什么好处?我这岁数了,也不贪图他们给什么好处。最主要的就是啊,有了他们的投入,我们带的那些学生,也就有了实践的可能性,以后面向社会,生存能力也强一些。不要像现在这样,从大学毕业以后,进了企业,还得学习一段时间的实际操作,既浪费时间,又显得我们教学没有水平,白白的砸了我们水木大学的招牌。”华教授心情有些沉重的说道。
越是一线的研究工作者,就越是知道。工业这类的学科,需要的不仅仅是只有书本上的学习,更加需要的就是实践的东西。单单是书本,哪里教育得出最好的学生呢?可惜现在国家有困难,拉不出资金来,也就只有那样办了。
原本他以为这样的情况起码要等到国家经济好转以后才会出现转机,但没想到这个叫做环亚的外资企业,却要在华夏大陆,搞什么产学研。虽然华教授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明白,这产学研具体的运作模式。
但从王校长在学校里面吹风的话中,就能听得出来。要是搞了产学研,他们不但会得到一笔用于科研的资金,还会进行实践性的教育。不但让教授专家们的技术水平不至于落后世界,就连那些教育出来的学生,也能得到良好的锻炼。不至于从学校出去以后,对于自己搞的这个行业,印象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上面。
这个年月的教授专家,还不是二十年后的叫兽砖家。尤其是在水木大学这样的全国范围内,都算是顶尖的大学当中,就更不可能有那种混吃等死的人。这里面一个普通的教授,那最少都得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一定名气的人,才能在这水木里面,成为教授专家。
并且,这类型的专家教授,在水木大学当中的比例虽然高,但还有更加牛气的教授专家在他们的头上,那就是获得过国家认证的,甚至在中科院里面都挂号的国宝级人物,都有不少在水木里面授课。
可想而知,这些人的能力,又岂是那些砖家叫兽能够比拟的。无论是教学水平,还是道德情操,都要甩那一类的砖家叫兽不知道多远。所以,他们这一类人,看重的不会是自己的收益,更加看重的,是学术的传承。他们不会像古代的那些工匠一样,在教自己徒弟的时候,还要留一手,不让自己的徒弟抢了自己的饭碗。他们更加乐于看到一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局面,所以,这一批专家教授,是值得赞扬和赞美的。
华教授和廖教授之间的谈话,仅仅是水木大学当中,庞大的讨论群之中的一小部分。而水木大学当中,有更多的教授和专家,乐于讨论这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