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6页(1 / 2)

不抠出个上亿美金的出手费,那就不是自己的作风。

当然,这钱不一定非得花旗一家出,反正计划中本来就想联合米国好几家银行,一起承担责任和风险。

一家2、3千万美金,应该还是不难的。

而且这钱也不用给自己,直接还花旗一亿贷款。

第二天,回到纽约之后,李长亨第一时间来到花旗总部,而昨天接到电话的其他股东们则早已经等在会议室里。

作为已经掌握了花旗195股份的最大股东,李长亨一进会议室就受到所有人的迎接。

股东们如此礼遇他,除了他入股花旗这一年多以来,帮花旗赚到好几亿美金的纯利润,并且让花旗的市值从61亿,一路飙升到超过160亿。

如此巨大的涨幅,别说股东们了,就是投资者都恨不得把他供起来。

第二则是李长亨很少召集所有股东商量事情,昨天却郑重其事的亲自打电话,把所有人召集起来,随便想想大家都明白肯定是有好事,或者至少也有个大计划。

如此一来,花旗可能又将迎来一次大丰收,股东们身后的企业和利益集团,说不定也能跟着捞一笔。

李长亨也不啰嗦,让人拿出保密合同,所有人签下虽然算不上真正有作用的文件。

李长亨这才把自己打算推动花旗对外扩张的计划,还有盯上了哥伦比亚城市银行的想法说了出来。

对外扩张的计划并没什么新意,花旗早在2、30年代就已经张开了跨国业务。

但哥伦比亚城市银行在众人眼中,虽然算不上庞然大物,却也绝对是块很不错的蛋糕。

这种一国排名前三的大银行,只要计划成功了,花旗除了有机会在哥伦比亚开办分行和各种业务外,还有机会通过城市银行,在哥伦比亚当地鲸吞金融业务。

甚至通过城市银行借钱给哥政府,拿到像城市建设、基建、电信、铁路、农牧业等等基础行业的大规模准入证。

一旦掌握了这些行业,就等于获得一张收益稳定,又能吃几十、上百年的门票。

再进一步的话,暗中掌握哥伦比亚各行各业,进而掌握政客都不是没可能。

不过控制一国的想法,李长亨根本没在意。

哥伦比亚不是岛国和南韩,一个主权完整的国家,本国人绝不会看着自己国家成为米国的附庸。

未来随着信息获得渠道越多,让普通人更容易了解时政,想忽悠和蒙骗底层,短时间或许可以做到,但时间久了,终归会暴露出来的。

所以李长亨的想法一直都是经济上的利益,要是能再买下几万、十几万英亩的农牧场,那就更好了。

听完李长亨的计划,花旗的股东们当然不愿意放过赚钱的机会,再说一旦入股城市银行,花旗的股价大概率会再涨一波。

李长亨很快获得所有股东的支持,但等他开口要报酬时,这群家伙一开始倒是想用他是最大股东来蒙混过去。

不过李长亨现在可不是花旗的董事长和董事会主席,只负责投资部的他,没义务帮集团兼并其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