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研究中心后,他将从计算中心拷贝出的计算过程跟结果引入论文中后,便按照大会官网公布的邮箱投了出去,当然他也没忘了加上那句刘老师提点的东西,“本研究工作得到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校级公共平台支持。”毕竟论文一旦被大会录用了就能换来3万小时的免费时长,更重要的是能获得优先处理的权限,免得每次都要麻烦田导。
点击了邮箱的发送键后,对于宁为来说近期的研发工作也算告一段落,接下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
宁为看了眼还在啃论文的余兴伟,突然感觉自己的命挺苦,比如他承担了本不该他这个年纪承担的重任。
刘聪在微信的寝室群里天天憧憬学妹的时候,他却要承担起一位正儿八经的博导才需要考虑的问题——如何培养一个合格的博士生,还要让他拥有独立完成课题的能力……
“余哥啊……”
“嗯?”
“我看着你突然觉得心好累……”
“这个……”余兴伟沉吟了片刻,然后一本正经煞有其事地说道:“小宁总,要不今天晚上我装成歹徒半路截住江同学,然后您在及时出现英雄救美?”
鲁东义抬起头,看了眼余兴伟,一脸唏嘘而又认真的点评了句:“小余啊,你以后的成就必然不可限量!”
第154章 那个曾支配过我们恐惧的华夏本科生又要来?
余兴伟觉得燕北大学都是怪人。
比如鲁东义。
自己的到来直接把本就不算大的办公室又占了一片,但鲁东义一点不爽的意思都没表现出来……
又比如他闹不明白,为什么以宁为的成就竟然搞不定江同学。
但某天下午余兴伟在食堂偶遇江同学后,发现她依然穿着自己那套朴素到极致的衣服,当天晚上又穿着他去购置的“工装”来为办公室里两个人弹奏钢琴的时候,余兴伟感觉自己终于明白了点什么,又没有完全懂。
所以才有了他反应即时的那句话。
这种感觉非常玄妙。
就如同已经收到宁为稿件的那些算法大佬们,他们的感觉同样很玄妙。
……
stoc跟soda一样,是理论计算机科学领域最顶级的国际会议,只不过它是由a算法和计算理论兴趣小组组织并提供各项支持。
但实际上,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其实虽然两届大会是不同的组织支持举办,但其实这些会议各种程序委员会的副主席、委员们都挂的是相同的名字,审核无数投稿的自然也大半都是同一批的人。
这就是国际学术大佬的影响力了。
当人在某个领域取得了世界公认的巨大成功,那么各种该领域的顶级大会不给你挂个名字,大会的公信力似乎都低了几分。
所以不少看到宁为论文的都是他曾在soda大会上遇到过的熟人。
比如沈教授、比如约翰·威尔逊教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