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2页(1 / 2)

华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

霍昌坚明白从家里收拾行李过来是个错误的决定,他果然用不上行李。

连续72个小时,他们都是在封闭的地下室度过的。

第一次研讨会议主要是宁为在讲,他们在听,偶尔能提问,然后得到更详细的解释,原定三个小时的会议持续了六个小时。主要是中途大家越听越精神,问题越累积越多,于是不停的后延,直到有人实在撑不住了……

究竟休息了五个小时后,第二次会议再次开始,反正看不到天亮、天黑也没谁有意见,甚至饭都是直接送到会议室来,大家边做分析边吃的……

没人对生活上的不便提出意见,恰好相反,许多人不到饿极了,都快忘了人是需要吃饭的。如果不是组织方够贴心,来之前就统计了有慢性疾病,需要按时吃药的名单,并定时定量将药送来,天知道多少人连药都会忘了吃了……

这次的行动,着实太特么上头了!

第463章 重要汇报

人生不外乎等待……

这是陈明才最近习惯于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真不是这位明面上的极兔安保董事长矫情,之前宁为预估2-3天就能有结果,柳唯觉得可能需要一、两个星期,才能统一认识,但到今天已经是第二十三天了,从全华夏调来的六十七位顶尖物理学家依然封闭在地下研究院里没出个结果……

这已经不是他八爪挠心的事情了。

毕竟这批人都是高校跟科研单位调来的,还有教授甚至奋战在本科第一线,都已经影响到教学进程了,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打听这些教授、研究员到底是参与什么项目去了,如此长的时间没有消息,的确比较诡异。

不得已现在已经通知大家可以通过研发基地内部电话打出去,先报个平安,不过也只有大概一半的人准备来打个电话回去,另一半直接表示抽不出时间,干脆让同事帮忙跟单位或者家里打声招呼……

陈明才也着实忍不住了,趁着组织这些学术大佬们打电话时,随机拦住了一位学术大佬,亮明了身份,想打听现在宁为的理论到底验证到哪一步了。

然后对方推了推眼镜,好整以暇地回道:“陈总啊,科学的事情急不来的……”

听了这话,陈明才是真急了,连忙说道:“许教授,急不来是什么意思?验证一个理论有这么难?宁院士之前汇报的时候,不是说他已经证明了吗?你们只是验证而已啊。”

“陈总,不是这么简单的。这么跟你说吧,宁院士的验证过程其实有些取巧,他是利用w玻色子产生时其反向的强子反冲来倒推出现在的结果,并建立模型的。这就会有一个问题……”

“等等,许教授,你说这些我们也听不懂啊,能不能简单点?”陈明才皱着眉头问道。

被拦下的教授皱了皱眉头,反问道:“这都听不懂,那之前宁院士是怎么跟你们汇报的?”

站在一边的柳唯连忙说道:“宁院士是举了个例子,他说就好像许多车对向相撞,但在某一个瞬间,一直对准撞击点的高速摄像机却观察不到车子本该有的轮胎,然后……”

不等柳唯说完,这位教授恍然大悟,不但看向两人的目光有些古怪,还主动打断了柳唯的话:“别浪费时间了,我懂宁院士是怎么解释的了。怎么说呢,你可以理解为,宁院士在验证的时候,只用了在撞击点附近的摄像机,但还有一种可能,瞬间产生的庞大能量将我们需要观察的特定粒子,在极短时间内就被推到了观察范围之外。”

“嗯,怎么说呢,这个极短时间超出了一般人的理解范围,也超出了举例中高速摄像机的捕捉能力。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多探测器给出的数据来确定这种情况不存在。虽然目前来说,这种可能性非常小,但物理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宁院士的理论又太过重要,如果一旦确定,相关研究耗资大概要以百亿为单位计算,所以多么小心也不为过。”

“现在我们已经分成了两个团队,其中有七位教授跟着宁院士一起,在复盘宁氏理论的正确性,确保起码在理论物理范畴没有漏洞,另外六十人分成六组,二十四小时不停歇的在三月智能系统配合下,分析这些数据,这些数据太庞杂了,所以请理解,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了。”

说完这些,这位许教授突然显得有些容光焕发,声音都更大了些:“但有一点,就目前我们的工作进度来看,宁院士的理论正确的可能性已经超过了百分之八十。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一种新的理论将能把微观世界跟宏观世界统一起来,也许我们还能从中找到将基本力完全统一的理论!薛定谔方程,海森堡不确定原理描述的是现象,而我们将能探究物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