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8页(1 / 2)

修改完了之后,沈隆会把原稿抄一遍,附上自己修改后的文稿给作者邮寄回去,这样他们在下次投递论文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写了,然后把成品论文发给伍连德,让他刊登。

那些收到论文的老中医看了都很惊讶,一来佩服沈隆的国学功底,他把论文从文言文改成白话文没有一处翻译错误的,而且对医学的了解和认知也让他们佩服不已,但凡是文中出现一点儿小问题,沈隆都能明确地指出来。

这让他们都大为感慨,不愧是百年老号百草厅出来的人,医药方面的功底确实让人敬佩,同时也多少都有些不好意思,我看了这么多年的病、开了这么多年的方子,竟然被一个三十出头的后辈给挑出毛病来了,哎,医道无穷,以后还得继续努力啊。

随着《中华医学杂志》的发行,中华医学会在医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沈隆这边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到九月份的时候,民国教育部门的主管将沈隆请到部里开会,和他商量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如今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下,西医在中国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竟然还没有一所国立正规西医学校,于是成立一家新学校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至于地点自然选在了京城。

你要在京城办学校,肯定得找沈隆来商量啊,所以见面之后寒暄一番,教育部门的主管拿出了自己的方案,教育部出一笔钱,把沈隆的医院和学校买下来,然后改组成国立京城专门医科学校,以“促进社会文化,促进文明,减少人们痛苦,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

“白先生,我知道这所学校是你的心血,但是如今只能请您忍痛割爱了,实在是京城找不到比您这所学校、医院更适合改造为第一家国立医学专门学校的了!”教育部门的主管不好意思地说道。

“没关系,这也是好事,私人办学文凭是个大问题,要是政府愿意接收这所学校,那毕业的学生就能拿到正轨文凭了,而且还能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把这所学校越办越好!”沈隆倒是坦然接受了这一提议,只是后半句话有些言不由衷,哎,再过一阵儿军阀混战就要开始了,政府的钱全砸在打仗上了,就连北大都出现了经费危机,更何况自己这所学校呢。

不过眼下民国政府刚刚成立,许多人都想做出一番事业来,资金情况也相对宽裕,于是教育部门的主管在评估完沈隆医院、学校的价值之后,照价给钱,将这两家机构收归国有,不过他们这个照价也只是评估了医院、学校的地皮、建筑、设备而已,其它的他们还没这个概念,沈隆倒也不怎么在乎,他的目的只是办学而已。

于是学校改名为国立京城医学专门学校,医院则更名为国立京城医学专门学校附属医院,学校和医院里原有的员工大多留任,沈隆成了学校的校长和医院的院长,徐定超担任副校长,白玉婷则从学校里离开,专门负责中华医学会京城分会的事情。

这下我算是成了北大医学院的开山祖师爷了,等多年以后怎么也能在学校里混一座雕像,享受到和颜福庆同样的待遇,沈隆美滋滋地想着;不过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混到雕像,以他在《血色浪漫》世界里对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贡献,清华肯定会为他立一座,这样沈隆就达成了北大、清华双雕像的成就。

他也无形之中改变了徐定超的命运,原本徐定超在京师大学堂医学馆解散之后就回浙江了,受聘担任两浙师范学堂监督,那时候周树人就在他手下干活,辛亥革命后曾经担任过温州都督,其后因为所乘的轮船在吴淞江口被一艘英国轮船撞沉,夫妻俩同时遇难,终年73岁,而现在自然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嗯,被叫白校长就是舒坦,哪像白老师听起来那么别扭啊!

第2272章 定县调查

沈隆答应出售学校和医院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他向教育部门提出,国立京城医学专门学校成立之后,要有一个专门培养乡村医生的机构,并组建一个关于乡村医疗卫生的研究部门,教育部门也答应了。

所以沈隆在正常工作之余,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在学校成立完毕,新生们纷纷入学并正常开始上课的时候,沈隆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离开京城,前往河北定县,他准备在这里开始自己的实验。

为什么选择定县呢,这是因为在中国公共卫生史上有一个重要名词叫“定县主义”,三十年代,先后毕业于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在这里进行平民教育实验,其后两位协和医学博士,让中国人吃上碘盐、解决了大脖子病的姚寻源和“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先后来到这里,建立农村公共卫生实习基地,中国农村的公共卫生事业也就此拉开序幕。

沈隆为了纪念他们的成就,所以也将实验地选在了河北定县,这次出来他把白敬业也带上了,白敬业如今已经到了小学毕业的年纪,他此前一直生活在大宅门,虽然沈隆经常带他出去转,让他目睹京城平民的生活,可这那有直接去农村效果好?

定县距离京城有二百多公里,他们先乘坐火车来到保定,然后从保定下车雇马车前往定县,这条路沈隆倒是走熟了的,因为定县就在安国隔壁,这些年他可没少往安国药市跑,一路上沈隆给白敬业和学生们讲着自己在安国药市的各种经历。

两百公里的路程,这要是放到后世,高铁一小时出头就到了,走高速最多也就两个半小时,可如今他们从京城到定县,愣是走了两天多才到。

“这地方可真是够穷的啊?”一名叫慕容武的学生说道,他是魔都人,慕名来到沈隆的学校求学,自小在大城市长大,还真没怎么来过小县城。

“比我老家好多了,这还是县城呢,等到了村里你就真正知道啥叫穷了!”另一名叫袁小燕的学生说道,他出身沂蒙山区,倒是见惯了这种地方。

“今天先在城里找个地方歇一晚,明天起来咱们先去县城的医馆、药店走一走看一看。”沈隆按照提前制定好的计划作出安排,慕容武和袁小燕赶紧找客栈去了,可在仅有两条街道的县城转一圈回来,他们俩都面露难色。

“老师,照我看,您还是先把小师弟送回去吧!我们几个大人倒还好,小师弟恐怕在这种地方待不下去啊!”等到了本县最好的客栈门口,大家伙儿才明白他俩的意思,这地方实在是太穷了,客栈里面卫生条件也不容乐观,白敬业还是个孩子,万一染病那可就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