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隆叹了口气,开始做最后的总结,“我记得在物理课堂上,有一句经常出现的话,叫‘在理想条件下’,也就是说讲述某些公理的时候要先忽视空气阻力等常见的问题,只分析理想条件下的情况,但在实际应用中,空气阻力等因素却是无法忽视的。”
“这句话放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样,我也承认西医的确比中医更加科学,未来发展潜力更大,但也不能忽视中国的具体情况,中国现在并不具备废除中医中药的基础,贸然废除中医中药只能造成悲剧性的后果。”
演讲结束了,在清晰的数据面前,那怕是最死硬的反中医人士也都无话可说了,是啊,西医固然先进,但废除了中医,那些老百姓怎么办?在培养出足够多的医生,本国能生产出足够多的高质量药品、医疗器材之前,废除中医中药都是不现实的。
沈隆演讲完毕之后,就把演讲稿整理出来,刊登在了《大公报》、《申报》等主要报刊上面,舆论顿时为之哗然,清清楚楚的数据让原本觉得和自己无关的普通人也紧张起来,现在国内就这么点西医,要真废除中医中药了,我得病了怎么办?
许多文人都纷纷撰文支持沈隆的说法,对王大燮展开批判,什么不接地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类的话接踵而至,让王大燮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民国政府也正式答复,宣称“前此部定医学课程,专取西法,良以歧行不至,疑事无功,先其所急,致难兼采,初非有废弃中医之意也……除厘定中医学校科程一节暂从缓议外,其余各节应准分别筹办”,同时开始允准民间设立中医学校。
表面上中医似乎免于被消灭的危机,但实际上他们的表态仍不脱教育部门的思维,且一边允许民间设校传授中医,一边又拒绝制定正式的中医课纲规范和准许中医注册登记,形同让中医资格与地位处于灰色地带。
中医界因此不屈不挠地继续抗争,要求教育部得列入中医课程,但教育部门却当做没听见,而那些留学归来的西医还有一些文化界人士则是极力地反对。
第2282章 解剖课
究其原因,是因为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数千年的骄傲被粉碎,但凡是睁眼看过世界的人都为中西方巨大的差距而感到震惊,随即产生了这样一些想法,中国什么都是落后的,必须全面推倒向西方学习,废除中医全面实施西医还算是好的了,还有人说汉字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想要发展就必须全面废除汉字。
这些人也不想一想,且不说这种事可不可行,就算是能办到,那全面废除汉字又要付出多大的成本,中国有没有这么多钱来完成这一工程?别的不说,单单印刷拼音教材就要花多少钱?在加上建学校、聘用老师……把北洋政府所有收入都砸进去也不够啊。
还有,那些老百姓又该怎么办?少数有钱人家的子弟可以去学校学习拼音,等他们学成之后,老百姓怕是连他们说话都听不懂,这样社会必然会出现断层,他们还怎么管理这个国家?还怎么维持正常的社会交流?
回到废除中医这个问题上,可以看得出来,支持废除中医的大多都是王大燮这种去过外国的,而少数则是俞樾这种被中医误诊过的,周树人对中医的憎恶也来源于此,但有一说一,中医误诊,那西医就不误诊了么?梁启超对此一定深有体会吧?
光凭一些误诊案例并不足以决定中医的命运,那些国外归来的留学生见识过了国外的发达,回到中国来看什么都不顺眼,全然忽视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只觉得照着发达国家的办法来就完事儿,这样中国马上就能好起来,这无疑是搭建空中楼阁。
废除中医就是其中之一,西医是比中医更有发展潜力,也的确代表了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但贸然废除中医,那么多老百姓怎么办?饭得一口一口吃,路得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得太大可是容易扯着蛋的。
记得后世网上有人发帖子,把民国政府一些高官的学历一一列举,什么康奈尔的博士、剑桥的硕士、耶鲁的博士等等,乍看起来似乎是学识过人,在哪来和我党那些泥腿子相比,似乎想借此来表达对民国的向往和对我党的不屑。
然而他们都无视了一个问题,如果那些人真牛逼的话,为什么最后获胜的不是他们呢?除了那些历史书上写烂了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人学多了西方的学识,却对中国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换句话说就是不接地气。
而那群人则能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以事实为基础,闯出一条新路来,一个扎根群众,一个浮在表面,谁输谁赢也就成了注定的事情。
类似这样的人后世也不少见,但凡是网上看了那么一点儿西方世界的信息,就好像发现了什么宝藏一样,觉得中国也应该这么办,然而他对中国在这方面究竟是什么情况还没有搞清楚呢,人家有先进的地方的确值得学习,但也要看到自己的真实情况,不能盲目地学。
哎,废除中医这事儿还得闹腾好几次呢,光吵架毫无意义,民国只会动嘴皮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我还是脚踏实地做点真正有用的事儿吧!
和废除中医一事的争论相比,今年发生的另一些事情更有意义,湖南育群学会和美国雅礼协会联合在长沙开办了湘雅医学院,华西协和医学院也在今年创办,日后的四大天团有两个都诞生于今年。
湘雅医学院的院长自然就是颜福庆了,在成立之前他特意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刊登了广告,号召有志于医学的学子报考该学校,并专门给沈隆写了信,邀请他前去参加开学典礼,沈隆送了贺礼,不过本人没去,现在的交通太不方便,去一趟就得耽误好长时间,实在是有点太浪费了。
要想废除中医的话,成立湘雅医学院和华西协和医学院这样的学校,倒是比王大燮的行为有效得多,高质量的医学院多了,培养出来的优秀西医多起来,让更多人能体会到西医的优势,那么日后中医的影响自然而然就会越来越小。
在沈隆所处的那个年代,虽然中国依旧有中医,依旧有为数不少的中医学校、中医院、中医医师,但大多数看病还是会更倾向于西医,这一成果可不是王大燮那样用嘴说的,而是建立起一所所医学院、一座座西医医院慢慢积累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