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和相信就算姜晋甚至玄皇殿的掌教真人元周,此时在魔獐岭都远未必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的伐脉丹来。
虽然万仙山过去几千年所炼制、助低级弟子突破的伐脉丹,数以百万枚计。
以往在宗阀大族眼里,伐脉丹、冲髓丹等级数的丹药,绝对谈不上多珍稀。
不过,问题在于过去几十年里,西北域三宗通常所保持的像伐脉丹这种助通玄境及辟灵境初期弟提升修为的灵丹,日常储备可能也就四五万枚左右。
这也已经够三宗低层次的外门弟子日常冲境修炼所需了。
而现在魔劫当头,各家都知道眼下要不惜一切代价提升宗族、宗门内中低级弟子的修为是当务之急。
想要突破踏入明窍、道丹、道胎,多少还是要更看机缘的,而对通玄境的低级弟子,只要有足够的伐脉丹,踏入辟灵境的概率极高;就算资质普通,也差不多有五六成的把握。
而一支军队里,能御剑杀敌、大规模祭用防御道符的辟灵境基层武官的数量多寡,又常常决定这支军队的精锐程度。
这时候谁手里的伐脉丹,哪里还可能继续捏在手里,不立刻分发下去,助基层武官提升修为?
之前储备消耗一空,而炼制伐脉丹的灵草灵药生长则是有定数的,每年能炼制出来的伐脉丹是有限的,现在西北域谁手里还能一下子拿出一两千枚的伐脉丹来?
在朱天和看来,即便要有,也只能从越国、天南国以及像九郡国、空海城这样远离魔劫的海外地区大规模采购。
陈海能从九郡国借贷这么多的资源,朱天和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之前他都发愁不知道陈海要怎么收拾这种烂摊子呢。
苍遗、谢觉源、苗凤山他们回来,陈海总算又有一批能依仗的人手,他让乐毅、郭泓判、黄歧玮三人直接去天营城,接管天营城的防务、府兵制推行以及天机战械的生产,将苍遗、谢觉源、苗凤山留在身边,协助他统领精兵缩减后的北陵镇兵。
崇国以往的军制,以六百人为一营,编三五个或十数个不等的营为行营,编三五个或十数个不等的行营为一镇,层次非常的扁平化,却导致不同的行营、军镇之间的兵力差异极大,也不利于战事管理。
陈海管不了其他,烈王给专擅之权,他在北陵兵新设兵马总管府不说,还在营与行营之间,增设镇师、大营两级。
以六百人为一营,以营尉为主将;以五个营加斥候队、辎重队等,约三千五百人编一个大营,以校尉为主将;以五个大营,加扈卫营、哨营、辎重营约两万人编一个镇师,设镇师指挥使为主将。
而在镇师之上,编三大行营,以都尉为主将,分辖三到四个镇师。
苍遗过来之后,陈海也正式任命苗凤山、谢觉源出任第一行营正副都尉,杨隐、孙岱出任第二行营正副都尉,朱天和、姜赫出任第三行营都尉,北陵镇二十万精锐,就分三个作战集群进行驻防、操训。
而陈海直辖的亲兵扈卫营五千精锐,以魏汉、朱明巍出任正副都尉。
除此之外,陈海编韩三元等投附马贼为独立骑兵行营,还在天营城设东都行营,以黄歧玮、乐毅为正副都尉,编三个镇师,防备小股精锐魔族直接越过大漠,侵袭东都山。
两千多余伐脉丹此时能见天日,一批卡在瓶颈期的将卒得以突破,使得北陵镇基层武官紧缺的局面得到缓解,差不多能令百人队的正副队正,都用拥有辟灵境、能御灵剑、祭道符的武将担任,这也让北陵镇兵勉强达到星衡域精锐战力的入门标准。
北陵城在一天天增强的同时,天罗谷终于有了动作,建兴三十二年三月,完成了集结的天罗谷诸魔,拥着两百万罗刹魔兵分成三个方向,开始向南推进。
只是这次他们的推进要小心了很多,除了黑岩城之外,在新雁城、厉牙城等城寨的残墟基础上,大规模修造魔寨,往南推进的速度很慢,甚至每天往南推动的距离都不到五十里。
可见魔族并没有指望能一下子攻陷魔獐岭,这诸多动作,是准备长期围攻魔獐岭时,确保从天罗谷过来能有稳定的补给线。
势态又陡然紧急起来,此时在北陵城西侧二百里外雁归城驻防的韩三元自然是坐立难安。
表面上看,陈海这几个月来,将无关人等都疏散到东都山,北陵镇兵缩编到二十万不说,在北陵城储备的军需物资,也仅够一个月消耗,看上去陈海绝不像是有死守北陵城的样子,但陈海的意图,韩三元从来都没有摸透过。